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久久久鲁,欧美亚洲激情,最近最新高清中文字幕6页

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頁 » 風景

貴州王陽明旅游景點(王陽明在貴陽的古跡)

2022年11月05日 12:34:0510網(wǎng)絡

1. 王陽明在貴陽的古跡

貴州在明朝洪武時期立省,朱元璋目光敏銳看見了貴州的戰(zhàn)略位置,在貴州實行軍屯,實行土司制,冊封了西北的奢香夫人。

明朝初期的首富沈萬三被流放至貴州,徐霞客,王陽明都在貴州留下了足跡,明末的貴州江南小朝廷繼續(xù)著“反清復明”抵抗,也曾風光一時。貴州在明朝時期也曾有不錯的亮點。

2. 貴陽王陽明祠

在貴州龍場鎮(zhèn),龍場鎮(zhèn)是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下轄鎮(zhèn),古名龍場驛,是600多年前,奢香夫人開九驛的首驛,因王陽明先生“龍場悟道”而蜚聲海內(nèi)外。

龍場鎮(zhèn)轄23個行政村,219個村民組,總人口7.24萬人,是貴陽市修文縣政治、經(jīng)濟、文化、信息的中心。龍場鎮(zhèn)地處黔中腹地,東靠扎佐鎮(zhèn),南連白云區(qū),西隔貓?zhí)油彐?zhèn)市相望,北與久長、小箐、谷堡三鄉(xiāng)鎮(zhèn)接壤。

3. 貴陽歷史古跡

貴陽市僅有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息烽集中營舊址。

(甲秀樓、文昌閣、陽明祠和陽明洞均屬于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開陽馬頭寨清代民居建筑屬于極富歷史和地域特色的建筑。其中甲秀樓為貴陽的標志性建筑和精神文明的窗口,始建于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文昌閣始建于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其三層三檐九角不等邊的造型為全國唯一;陽明祠始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大殿內(nèi)有明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王陽明的漢白玉雕像一尊。

4. 王陽明在貴州什么地方

陽明洞位于貴州省修文縣城北龍崗山;陽明祠位于貴陽市東門外扶風山麓。

陽明祠,明嘉靖十三年曾建白云庵。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始建扶風山麓扶風寺,尹道真祠亦坐落于此,形成“兩祠一寺”的獨特格局。

王陽明故居遺址位于紹興市越城區(qū)上大路以南、西小河以東、王衙弄以西、呂府以北。

5. 貴陽的歷史名勝古跡

1、貴陽青巖古鎮(zhèn)

地處云、黔、桂三省交通要塞。古往今來,這里車水馬龍、商賈云集,歷千年而不衰。有“攻不破的石頭城”之美譽。古鎮(zhèn)內(nèi)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錯密布,寺廟、樓閣畫棟雕梁、飛角重檐相間。

2、赤水丙安古鎮(zhèn)

丙安古鎮(zhèn)則是是個典型的川南黔北交界的古老場鎮(zhèn),三面瀕臨滔滔東去的赤水河。環(huán)境優(yōu)美,是放松心情的好地方。

3、赤水大同古鎮(zhèn)

位于赤水市區(qū)往四洞溝景區(qū)的大同河畔地道的古鎮(zhèn)。古街、古碼頭、古井里,是一個經(jīng)歷過繁榮也經(jīng)歷過衰敗的碼頭。寧靜清雅的大同曾被人形容為——“從未被踐踏的古鎮(zhèn)。

4、甕安草塘古鎮(zhèn)

中國草塘千年古邑旅游區(qū)位于黔北四大古集鎮(zhèn)之一的甕安縣猴場鎮(zhèn),距甕安縣主城區(qū)14公里。草塘古邑旅游區(qū)環(huán)境優(yōu)美,自然人文景觀優(yōu)勢突出。旅游區(qū)匯聚了土司文化、商賈文化、龍獅文化和紅色文化,有著川湘滇黔民風民俗的深厚文化底蘊。旅游區(qū)是集休閑度假、旅游觀光、產(chǎn)業(yè)配套服務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

5、安順舊州古鎮(zhèn)

舊州鎮(zhèn)是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qū)所轄的一個鎮(zhèn),位于安順市東南面,距西秀城區(qū)37公里。街道按陰陽五行布局,城內(nèi)古寺林立。

6、松桃寨英古鎮(zhèn)

寨英古鎮(zhèn)位于松桃苗族自治縣西南部,距縣城65公里,松(桃)江(口)三級油路貫穿全境,是中國歷史上川楚之民最早進入貴州朝靚梵凈山宗教朝圣的梵凈東線古道必經(jīng)之地,它也是迄今為止貴州省保存較完整、梵凈山區(qū)域規(guī)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有“梵凈古都”之稱。

7、黔東南鎮(zhèn)遠古鎮(zhèn)

2009年,鎮(zhèn)遠古鎮(zhèn)被評為“中國最美的十大古城”。不僅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龍洞古建筑群和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平村等大批古跡,還有豐富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采。這里居住著侗、苗等十幾個世居的少數(shù)民族,民族風情獨特而濃郁。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舞陽河就位于這里,著名景點有孔雀天屏,獅子峰等,舞陽河的支流鐵溪河更是尋幽探奇的好去處。

8、平壩天龍屯堡古鎮(zhèn)

天龍屯堡古鎮(zhèn)位于貴州省西部平壩縣。天龍屯堡源于 600 年前明朝皇帝朱元璋調北征南和隨后的調北填南。明朝軍隊征服西南過后,為了統(tǒng)治西南,命令大軍就地屯田駐扎下來,隨后,從南京、江西、安徽等地把一些工匠、平民等遷至貴州,隨著歷史的變遷,這些人在亦兵亦民的過程中繁衍生息,執(zhí)著地恪守世代傳承的文化生活習俗,形成了現(xiàn)今我們稱之為 “ 屯堡文化 ” 這一獨特的漢族文化現(xiàn)象。

6. 王陽明在貴陽創(chuàng)作的詩

孫應鰲(1527-1586),字山甫,號淮海,溢文恭,明朝貴州清平衛(wèi)(今凱里)人。著名朝廷大臣、學者、詩人、教育家和貴州教育的先驅。自幼聰穎,好學上進,喜讀詩文,善作文章。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公元1546年)舉人,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進士,選庶吉士,改戶科給事中,出為江西按察司僉事,遷陜西提學副使,晉四川右參政,擢僉都御史,撫治鄖陽,后為朝廷大理卿,戶部右侍郎,又改禮部,充經(jīng)筵講官,掌國子監(jiān)祭酒事(即全國最高教育行政長官兼全國最高學府校長),后任刑部右侍郎,南京工部尚書等。他當官勤于體察民情,善于調查研究,知識淵博,曾提出"勤學、勵政、親賢、遠奸"等事,受到皇帝的重視和采納。

  他是明朝的名臣大儒,是在王陽明學說思想影響下成長起來的理學家,為明代四大理學家之一。孫氏學說的中心思想是"求仁",他進出"無欲"、"無欲就是天理",以"無欲"達到"求仁"的目的,繼承了王陽明學說思想,是貴州省古代第一位哲學家。

  他是著名的詩人?!肚娂o略》收其詩有457首,編為四卷。時逢奸臣嚴嵩當權,對他橫加迫害。他的詩對官場的勾心斗角和仕途的艱險有所諷喻,部分詩揭露了政治黑暗,反映了民間的疾苦。詩風平易自然,有些作品有民歌風味。他的《學孔精舍詩鈔》是流傳至今貴州最早的一部詩集?!肚娂o略》稱譽他是"貴州開省以來人物冠"。

  他是著名的教育家,一生重視教育,曾幾度從事教育工作,任陜西提學副使時,作《諭陜西官師諸生檄文》16條,詳細闡明了他的教育主經(jīng)和為學之道。任國子監(jiān)祭酒兼經(jīng)筵講官時,銳意改革,為國家培養(yǎng)了有真才實學的人才。50歲辭職回家后。在家鄉(xiāng)清平建學孔子院,向家鄉(xiāng)青年講學,為發(fā)展貴州文化教育事業(yè)作出了貢獻。

  他還是書法家,大小兼能,特擅楷、行。其書法以歐陽詢?yōu)榛A。參柳公權筆意,端莊嚴勁,亦如其人。楷書《諭陜西官師諸生檄》,現(xiàn)在西安碑林。福泉有《分守新鎮(zhèn)道題名碑記》。一生著宏富,主要有《學孔精舍詩鈔》、《學孔精舍匯稿》、《淮海易讀》、《春秋節(jié)要》、《左粹題評》、《四書近語》、《律呂分解發(fā)明》、《論學會編》、《教秦語錄》、《教秦總錄》、《教秦緒言》、《雍諭》、《幽心瑤草》、《道林先生粹言》、《莊義要刪》、《督學文集》、《歸來漫興》等,均由明清學者刊行于世。

  二、楊龍友 詩書畫三絕

  楊龍友(1596-1646)名叫楊文聰,以龍友為字,又號山子。明代萬歷二十四年(1596),楊龍友誕生于貴陽城南郊的石林精舍。故居已蕩然無存,大概就是在南明畔某一風景佳麗的地方吧。這里住著一個書香人家,父親楊師孔是個有學問的人。楊龍友少負不羈之才,文章劍術兼擅其能,尤耽書畫,意有所會,即伸紙潑墨,如風馳電掣,不能自休。他自幼癖嗜山水,十歲即從父登臨泰山,朝觀日出暮謁月為“煙巒翠靄”所迷。天啟四年(1624),闔家隨父移居南京,住在"二水中分"的白露洲,時年二十八歲。居南京,對秦淮秋月,流連忘返。偕同父親暢游天臺、雁蕩,湖光山色,月影松明,沖惟相狎,恰如讀舊書,見故人。遍歷江浙山水,情隨景移,景隨情遷,跌宕風流之氣,大為抒發(fā),于是為詩、為文、為畫,成為譽滿江南的風流才子。楊龍友以“詩書畫三絕”聞名于世,是一個“得詩畫之中三昧”的奇才。

  說到楊龍友的畫,南京城里的無人不知,“雖片楮尺幅,人爭寶之” ,與董其昌、王時敏等大家齊名,合稱“金陵九子”。

  雖然,他是一個書生,但并非只會搖著牙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他頗知兵事,一旦有機會報效國家,“如錐之處囊中,其未立見”,引吭高歌,唱出了一曲震撼人心的“大江東去”。南京失守,明弘光政權就此覆滅。八月,朱聿鍵在福建稱帝,建立隆武政權,以龍友為兵部侍郎,不久升任閩浙總督。清軍蜂擁而至,八路進攻福建,龍友獨木難支,退守蒲城。于八月二十五日壯烈殉國,時年五十二歲。龍友全家妻妾、子女及仆從三十六口,一同赴難。正是:“時窮節(jié)乃見,一一垂丹青”。

  蒲城人民慕其氣節(jié),為之舉衷腸,將其忠骨埋于大樹之下。嗣后與同時赴難的孫臨的遺骸,同葬于城東三十里的楓香嶺,人稱“雙忠墓”、“國存猶盡瘁,事去獨存仁”,青山處處埋忠骨霜葉紅似二月花。望煙波萬里,誰吊忠魂?

7. 王陽明故居貴陽

1、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云,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余姚縣(今屬寧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

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

因平定宸濠之亂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謚文成,故后人又稱王文成公。王守仁與孔子、孟子、朱熹并稱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學說思想王學(陽明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于一身。

成就冠絕有明一代。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其文章博大昌達,行墨間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

2、楊文驄

楊文驄[明](1596—1646)字龍友,貴州人,流寓金陵(今南京)。萬歷四十七年(1619)舉人,六次會試不中,崇禎七年(1634)選為華亭縣教諭,后遷青田、江寧、永嘉等知縣。

為御史詹兆恒參劾被奪官。弘光元年(1645年),擢升為右僉都御史,鄭鴻逵隔江亂放炮彈,清軍佯敗,以大筏置燈火于江中。楊文驄直向妻兄馬士英報捷。

是夜清兵乘夜,渡江而來。因不敵清軍,逃至蘇州,清軍派降臣黃家鼒勸降,楊將黃斬首。再退至處州(浙江麗水市),大募義軍。

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稱帝,授兵部右侍郞,兼右僉都御史提督軍務,后升浙閩總督,因馬士英沆瀣一氣,為世所詬病。

后以率眾抗擊清軍負重傷被執(zhí),諭降不屈,乃被殺。舉家三十余口同時遇難??滴踉辏?662)同孫臨葬于楓香嶺。

3、姚茫父

姚茫父(1876——1930年),與張樾臣是同時代人,又是好友。姚茫父,字重光,別署蓮花龕主,貴州貴筑人,光緒進士,后來留學日本。

民國后曾出任北平女師、美專校長,其多才多藝,一生作品甚豐,有《弗堂類稿》31卷行世。早年,姚經(jīng)常在琉璃廠出入,與張樾臣結為至交,并開始合作,由茫父作畫,樾臣鐫刻。

后兩人常合作刻銅墨盒,姚往往署名茫父。而姚自刻之作品,則落款姚華,其作品多篆印章文,刀法清晰,氣韻婉麗。

于詩文詞曲,碑版古器及考據(jù)音韻等,無不精通。書、畫則山水、花卉,篆、隸、真、行,亦有高深造詣。好許慎所著之《說文解字》、收集金石文字,傳世作品頗多,馳譽中外。

4、李端棻

幼歲而孤,曾隨叔父李朝儀赴京城求學,1889年秋季,李端棻以內(nèi)閣學士身份出任廣東鄉(xiāng)試主考。閱卷時,慧眼識拔考生梁啟超,該生以“熔經(jīng)鑄史”的文筆應答考題。

以為是“飽學宿儒”,李端棻非常欣賞,于是將他錄取,榜上排名第八。后來,年僅16歲的梁啟超前來拜見這位識才的主考官。

才華橫溢的梁啟超給李端棻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后將堂妹李蕙仙許配予梁為妻?!白允穷H納啟超議,娓娓道東西邦制度”(《清史稿》)。

光緒二十二年(1896)疏請立京師大學堂,各省府、州、縣遍設學堂。并建藏書樓、儀器院、譯書局,廣立報館,選派留學生。

又舉薦康有為、梁啟超,支持變法。百日維新期間,授禮部尚書。戊戌政變后,被充軍新疆。后赦歸,主講貴州經(jīng)世學堂。晚年歸故里,死后葬于永樂鄉(xiāng)。

5、謝六逸

謝六逸(1898-1945),中國現(xiàn)代新聞教育事業(yè)的奠基者之一。著名的作家、翻譯家、教授。號光燊,字六逸,筆名宏徒、魯愚。1898年8月12日生于貴陽一個仕宦之家。

1917年以官費生赴日就讀于早稻田大學。1922年畢業(yè)歸國,入商務印書館工作。后歷任神州女校教務主任及暨南、復旦、大夏大學教授。

1930年任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又創(chuàng)設后來聞名于海內(nèi)的新聞系,任主任。并提出新聞記者須具備“史德、史才、史識”三條件。此舉為全國大學設新聞系之嚆矢。

8. 王陽明在貴陽的古跡是什么

王陽明得道是在貴州省修文縣一個叫龍場的地方。在明朝時期,龍場是一個蠻荒之地,當?shù)囟际峭林?,民智不開,經(jīng)濟、文化極端不發(fā)達。王陽明在龍場悟出“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的心學真諦后,他立即將其用到了實踐中,那就是改變自己?!熬畴S心生”,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心學方法,當一人的內(nèi)心所想是積極、光明的,就能適應任何環(huán)境。開創(chuàng)了心學思想,影響深遠,是很多偉人崇拜和學習的對象!

9. 王陽明在貴陽的古跡有哪些

龍場悟道在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的龍場鎮(zhèn)。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學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貴陽文明書院講學,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說。所謂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認識和實踐的關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因此,知行關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踐履的關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實際行動的關系。

10. 王陽明貴州故居

  王守仁(1472-1529),漢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故又稱王陽明。中國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夠統(tǒng)軍征戰(zhàn),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廟東廡第58位?! ⊥跏厝剩?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號陽明,謚文成,浙江余姚人。因他曾在余姚陽明洞天結廬,自號陽明子,故被學者稱為陽明先生,后世現(xiàn)在一般都稱他為王陽明,其學說世稱“陽明學”。王陽明生于明朝中葉,此時政治腐敗、社會動蕩、學術頹敗,陽明子試圖力挽狂瀾,拯救人心,乃發(fā)明“身心之學”,倡良知之教,修萬物一體之仁。陽明子不僅是宋明心學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故稱之為“真三不朽”。其學術思想在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國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明憲宗成化年間,生于浙江余姚。父王華,王華在明朝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中了狀元,王守仁就隨父移居北平(北京)。   《明史》載, 王守仁出生時取名為王云,但五歲不能說話。一位高僧告訴王華,要他給兒子改名為王守仁。王華照做了,王守仁這才說話。王華對兒子家教極嚴,王守仁少年時學文習武,十分刻苦,但非常喜歡下棋,往往為此耽誤功課。其父雖屢次責備,總不稍改,一氣之下,就把象棋投落河中。王守仁心受震動,頓時感悟,當即寫了一首詩寄托自己的志向:   象棋終日樂悠悠,苦被嚴親一旦丟。   兵卒墜河皆不救,將軍溺水一齊休。   馬行千里隨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   炮響一聲天地震,忽然驚起臥龍愁。   王守仁自幼聰明,非常好學,但不只限于四書五經(jīng),而且也很喜歡其他書籍。思想也比較怪癖,一直很多私塾先生都不能理解他。有一首他做的打油詩很能說明他的這種思想: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   據(jù)考證,作者王守仁,時年十二歲,這首詩叫《蔽月山房》,是王守仁第一首流傳千古的詩作。     王守仁故居(20張)他以諸葛亮自喻,決心要作一番事業(yè)。此后刻苦學習,學業(yè)大進。騎、射、兵法,日趨精通。明弘治十二年(1499)考取進士,授兵部主事。當時,朝廷上下都知道他是博學之士,但提督軍務的太監(jiān)張忠認為王守仁以文士授兵部主事,便蔑視守仁。一次竟強令守仁當眾射箭,想以此出丑。守仁再三推辭,張忠不允。守仁只得提起弓箭,拉彎弓,刷刷刷三箭,三發(fā)全中紅心,全軍歡呼,令張忠十分尷尬。王守仁做了三年兵部主事,因反對宦官劉瑾,于明正德元年(1506)被廷杖四十,謫貶貴州龍場(修文縣治)驛丞。前往龍場途中歷經(jīng)波折,成功逃脫錦衣衛(wèi)追殺,最后在龍場悟道。劉瑾被誅后,任廬陵縣知事,累進南太仆寺少卿。其時,王瓊任兵部尚書,以為守仁有不世之才,薦舉朝廷。正德十一年(1516)擢右僉都御史,繼任南贛巡撫。他上馬治軍,下馬治民,文官掌兵符,集文武謀略于一身,作事智敏,用兵神速。以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和平定“宸濠之亂”拜南京兵部尚書,封“新建伯”。后因功高遭忌,辭官回鄉(xiāng)講學,在紹興、余姚一帶創(chuàng)建書院,宣講“王學”。嘉靖六年(1527)復被派總督兩廣軍事,后因肺病加疾,上疏乞歸,1528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529年1月9日)于肺炎病逝于江西南安舟中。  童年生活  王陽明于明憲宗成化八年(1472年)農(nóng)歷九月三十日亥時出生于一個書香門第、 王守仁畫像  官宦世家,其遠祖為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其父王華,成化十七年(1481年)狀元,后官至南京吏部尚書。據(jù)《年譜》記載,他出生前夕祖母夢見有人從云中送子來,夢醒時王陽明剛好出生,祖父便為他起名叫王云,鄉(xiāng)中人亦稱其降生處為瑞云樓。然而,他到了五歲還不會說話,一天一位高僧經(jīng)過,撫摸他的頭說“好個孩兒,可惜道破”,意指他的名字“云”道破了他出生的秘密。其祖父恍然醒悟,遂更其名為守仁,此后他便開口說話了。這個故事有點神話色彩,但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他幼年時并未顯示出聰慧和才華。   他十歲時,父親高中狀元,王陽明隨父赴京,路過金山寺時,他父親與朋友聚會,在酒宴上有人提議做詩詠金山寺,大家還在苦思冥想,王陽明已先一步完成:“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揚水底天。醉倚妙高臺上月,玉蕭吹徹洞龍眠?!彼淖鶡o不驚嘆,又讓他做一首賦蔽月山房詩,王陽明隨口誦出:“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還見山小月更闊?!北憩F(xiàn)出非凡的想象能力和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   十一、二歲在京師念書時,他問塾師“何謂第一等事?”老師說“只有讀書獲取科舉名第”,他當時說:“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讀書登第,應該是讀書學做圣賢”。盡管如此,他從年少時代起就從不循規(guī)蹈矩,所有記載都說他自少“豪邁不羈”。如13歲喪母后,繼母待他不好,他竟買通巫婆捉弄其繼母,使得她從此善待他。他學習并非十分用功,常常率同伴做軍事游戲。年輕時他出游邊關,練習騎馬射箭,博覽各種兵法秘笈,遇到賓客常用果核擺列陣法作為游戲?! ≠F州龍場悟道  王陽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因反對宦官劉瑾,被廷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貴陽西北七十里,修文縣治)當驛丞。他來到中國西南山區(qū),龍場萬山叢薄,苗、僚雜居,使他對《大學》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領悟,王守仁認為心是萬事萬物的根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產(chǎn)物(心即理)。認識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笔贩Q龍場悟道。在龍場這既安靜又困難的環(huán)境里,王陽明結合歷年來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半夜里,他忽然有了頓悟,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   他在這段時期寫了“訓龍場諸生”。其眾多弟子對于他的“心外無理,心外無物”理論迷惑不解,向他請教說:南山里的花樹自開自落,與我心有何關系?他回答說:“爾未看此花時,此花與爾心同歸于寂。爾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爾的心外?!?  他自己于7年后對這次略帶傳奇色彩的悟道敘述說:守仁早歲業(yè)舉,溺志詞章之習,既乃稍知從事正學,而苦于眾說之紛擾疲苶,茫無可入,因求諸老、釋,欣然有會于心,以為圣人之學在此矣!然于孔子之教,間相出入,而措之日用,往往缺漏無歸;依違往返,且信且疑。其后謫官龍場,居夷處困,動心忍性之余,恍若有悟,體驗探求,再更寒暑,證諸五經(jīng)、四子,沛然若決江河而放諸海也。然后嘆圣人之道坦如大路?! ∑蕉ń鳌 ≌率辏?517年),江西南部以及江西、福建、廣東交界的山區(qū)爆發(fā)民變。山民依靠山地據(jù)洞筑寨,自建軍隊,方圓近千里。地方官員無可奈何,遂上奏明廷。兵部舉薦時任右僉都御史的王守仁巡撫江西,鎮(zhèn)壓民變。 王守仁  正德十三年(1518年)正月,王守仁平定池仲容(池大鬢)部,奏請設立和平縣,并興修縣學。三月,守仁抵達江西蒞任。他迅速調集三省兵力,鎮(zhèn)壓了信豐等地的起義。七月,王守仁念戰(zhàn)爭破壞巨大,上奏請求朝廷允準招安。明廷遂委以地方軍政大權,準其便宜行事。十月,王守仁率兵攻破實力最強的江西崇義縣左溪藍天鳳、謝志山軍寨,并會師于左溪。王守仁并親自前往勸降。十一月,王守仁遣使招安,并攻破藍天鳳部。就是在這烽火連天的兩年里,他掌握了一樣神秘的工具——知行合一?! ∏塬@寧王  王守仁一生最大的軍事功績,是平定南昌的寧王朱宸濠之亂。王守仁將去福建剿匪時(無大量軍隊),所率部隊行軍剛到豐城,寧王朱宸濠突然舉兵叛亂。因此王守仁積極備戰(zhàn),調配軍糧,修治器械,然后發(fā)出討賊檄文,公布寧王的罪狀,要求各地起兵勤王。   當時,王守仁最為擔心者,就是寧王朱宸濠揮師東下,占領故都南京。如果南京失守,寧王就有了稱帝的資本,同時也占了地利,那就不容易消滅了。王守仁虛張聲勢,利用假宣傳假情報,城中擾亂寧王的視線,逼他做出錯誤的判斷,以為各路大軍已經(jīng)組成合圍態(tài)勢。同時使用反間計,命人攜蠟丸潛入南昌,使寧王猜疑自己部下的進攻南京策略。寧王果然上當,有半個月時間猶豫觀望、不知所措,沒敢發(fā)兵攻打南京。王守仁利用這一時機,做好了防守南京的準備,使寧王欲攻南京,已無可能。   七月,寧王率六萬人,攻下九江、南康,渡長江攻安慶。王守仁這時已經(jīng)調集了八萬大軍(主要為各地民兵與農(nóng)民),對外號稱三十萬。王守仁召集部下問應如何退敵。有人指出應該急救安慶,王守仁說:“現(xiàn)在九江、南康已經(jīng)被敵軍占領,如果我們越過南昌跨江救援安慶,就會腹背受敵?,F(xiàn)在南昌空虛,我軍銳氣正盛,可以一舉攻破。敵軍聽說南昌失守,定會回師來救,這時我們在鄱陽湖迎擊他,肯定能取得勝利。” 王守仁  由于先前進行大量宣傳工作,謊稱有大量軍隊攻城,南昌竟然不攻自破,停了兩日,王守仁便派諸將分五路迎擊回援南昌的寧王大軍。四路分兵迎進,一路設伏。交戰(zhàn)以后,寧王大軍很快腹背受敵,被分割成幾部分,后又中了埋伏,慘遭大敗,潰逃退守八字腦地區(qū)。寧王眼觀局勢不妙,急忙調九江、南康的精銳部隊出擊,王守仁派幾路大軍迎戰(zhàn)并取南康。   這一仗打得相當激烈,是關鍵的一戰(zhàn)。官軍一度退卻,王守仁部將伍文定立即斬殺了后退之人,命令諸軍一決死戰(zhàn)。最后終于打敗了敵人,敵軍退保樵舍地區(qū),將大船結成方陣,寧王拿出金銀珠寶犒賞將士,沖鋒賞百金,負傷千金,要求他們死力一搏。   但寧王軍隊的方陣被王守仁看出破綻,他決定仿效赤壁之戰(zhàn),放火燒船。第二天,寧王群臣聚集在一起,正在船上召開“早朝”會議,王守仁大軍殺到,用小船裝草,迎風縱火,燒毀了寧王的副船,王妃婁氏以下的宮人以及文武官員們紛紛跳水。寧王的旗艦擱淺,不能行動,倉促間換乘小船逃命,被王陽明的部下王冕部追上擒獲,寧王的其它文武大臣也成了階下囚。不久,南康、九江也被官軍攻陷,寧王之亂全面平息,前后只有三十五天時間。王守仁因此而獲“大明軍神”之稱。   后來,明武宗以“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朱壽”之化名出征,江彬意欲不軌,挑唆武宗與寧王打一仗并親自俘獲。王陽明對宦官張永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說明這樣做會死更多人。最后協(xié)調結果是:讓明武宗到了南京,再放出寧王讓皇帝俘虜,高興一下。  總督兩廣  1527年(明世宗嘉靖六年),王守仁總督兩廣軍務,擊潰瑤族和僮族等少數(shù)民族的地方武裝。因功被封為光祿大夫、柱國、新建伯,世襲,歲祿一千石,但鐵券和歲祿都沒有發(fā)下?! 〔∈艢w途  兩廣役后,陽明肺病加疾,上疏乞歸,于1529年元月9日 (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王守仁在歸途中病逝于江西省南安舟中。在臨終之際,他身邊學生問他有何遺言,他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去世后被謚文成,后又追封為新建侯,萬歷十二年從祀于孔廟。

閱讀延展
評論列表暫無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