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是花鼓燈、泗州戲、鳳陽花鼓戲的發(fā)源地。
花鼓燈:
花鼓燈是漢民族中集舞蹈、燈歌和鑼鼓音樂、情節(jié)性的雙(三)人舞和情緒性集體舞完美結合于一體的民間舞種。
2006年5月20日,花鼓燈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Ⅲ-6。
泗州戲:
泗州戲是安徽省四大劇種之一,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許多人認為它發(fā)源于蘇北海州一帶,原是當地農民以“獵戶腔”和“太平歌”等民間曲調即興演唱的小戲,后傳入泗州并吸收當地民間演唱藝術,形成安徽的“拉魂腔”泗州戲。
2006年5月20日,泗州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Ⅳ—62。
鳳陽花鼓戲:
是一種安徽省的傳統(tǒng)戲曲劇種。被譽為鳳陽三花(鳳陽花鼓、花鼓燈、花鼓戲)之一,因起源于鳳陽縣長淮衛(wèi)鎮(zhèn)(今屬蚌埠市區(qū)),故又稱衛(wèi)調花鼓戲、衛(wèi)調花鼓。鳳陽花鼓戲源自于花鼓燈,起初是花鼓燈的后場小戲,在清代中期逐漸成熟為獨立劇種。
2006年鳳陽花鼓戲入選安徽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擴展資料:
截至2017年底,蚌埠市有A級旅游景區(qū)28個,4A級旅游景區(qū)5個,3A級旅游景區(qū)10個,2A級旅游景區(qū)13個。
蚌埠的風景名勝包括雙墩遺址,大禹治水圣地涂山,垓下古戰(zhàn)場,龍子湖,湖上升明月,張公湖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花鼓燈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泗州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鳳陽花鼓戲
蚌埠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花鼓燈(III) 保護單位:蚌埠市文化局 2.泗州戲(IV) 保護單位:安徽省泗州戲劇院 3.蚌埠玉器加工技藝(VIII) 保護單位:蚌埠市文物管理處 4.楊氏微雕(VII) 保護單位:蚌埠市楊氏微雕工作室 5.衛(wèi)調花鼓戲(IV) 保護單位:龍子湖區(qū)長淮衛(wèi)鎮(zhèn)人民政府 五河縣沫河口鎮(zhèn)人民政府 6.五河民歌(II) 保護單位:五河縣人民政府 7.臨北獅子舞(VI) 保護單位:五河縣臨北回族鄉(xiāng)人民政府 8.打鐵舞(III) 保護單位:五河縣新集鎮(zhèn)人民政府 9.旱船舞(III) 保護單位:五河縣城關鎮(zhèn)人民政府 10.花挑舞(III) 保護單位:五河縣城關鎮(zhèn)人民政府 11.錢桿舞(III) 保護單位:五河縣城關鎮(zhèn)人民政府 12.賽龍舟(X) 保護單位:五河縣城關鎮(zhèn)人民政府 13.清明廟會(X) 保護單位:五河縣文化館 14.涂山禹王廟會(X) 保護單位:懷遠縣人民政府 15.涂山大禹傳說(I) 保護單位:懷遠縣文化體育局 16.端公腔(V) 保護單位:懷遠縣文化體育局 17.扎彩龍(VIII) 保護單位:懷遠縣文化體育局 18.花鼓燈道具制作工藝(鑼鼓架、襯子)(VIII) 保護單位:懷遠縣文化體育局 19.余家皮影戲(IV) 保護單位:禹會區(qū)文化館 20.雜技、魔術(VI) 保護單位:禹會區(qū)文化館 21.珠城老字號——雪園小吃(VIII) 保護單位:蚌山區(qū)文化體育局 22.朱元璋傳說(I) 保護單位:龍子湖區(qū)長淮衛(wèi)鎮(zhèn)人民政府 23.長淮衛(wèi)廟會(X) 保護單位:龍子湖區(qū)長淮衛(wèi)鎮(zhèn)人民政府 樓上說的也是獲獎的非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