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查白歌節(jié)
查白歌節(jié)是貴州布依族的重大節(jié)日。每逢農(nóng)歷六月二十一日這天,布依族青年男女就從四面八方聚集在興義縣的查白場,舉行盛大的歌會。歌節(jié)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戀愛活動。浪哨時要互甩糠包,包上綴有多條繡花穗須,拋甩時猶如彩蝶漫天飛舞,十分好看。
2、龍舟節(jié)
龍舟節(jié)是貴州苗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年農(nóng)歷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舉行,此時萬人盛裝,云集江邊,參加龍舟出發(fā)前的獻祭活動。比賽開始,幾十條龍舟破浪前進,兩岸鑼鼓、禮炮齊鳴,觀眾吶喊驚天動地。岸上還舉行對歌、跳蘆笙舞等活動。入夜,余興未盡,青年男女相聚對歌,傾訴真情。
3、四月八
農(nóng)歷四月初八,是貴州省貴陽市附近苗族人民紀念古代英雄“亞努”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相傳在很早很早以前、苗族人民就在富庶的格羅格桑(今貴陽附近)休養(yǎng)生息,過著幸福、美滿、豐衣足食的生活。為了抵御統(tǒng)治者官兵的攻打,足智多謀的首領(lǐng)“亞努”率眾英勇抗擊,給來犯者以沉重打擊,但終因寡不敵眾,不幸于四月初八犧牲,葬在“嘉八許”(今貴陽市噴水池附近)。
為了紀念“亞努”英烈,至今每逢農(nóng)歷四月初八,身穿節(jié)日盛裝的苗族人民,都要從四面八方匯集到貴陽市噴水池旁集會。
屆時,噴水池旁紅旗招展,人如潮涌,吹笙奏笛、對歌傳情、耍獅子、玩龍燈、打球、比武熱鬧非凡。小伙子的蘆笙比賽別有情趣,他們邊吹蘆笙邊做快速旋轉(zhuǎn)、矮步、倒立等技巧。夜晚,貴陽市和噴水池一帶燈火輝煌,如同白晝,到處歡歌曼舞,一派歡樂景象。
擴展資料
貴州少數(shù)民族服飾有其共同點:
喜尚青,重素雅,婦女多系裙,愛著銀飾。男子服飾以對襟衣、寬腳褲、包頭帕為主。各個民族的服飾及頭飾又各具特色。
苗族
婦女服飾僅在貴州境內(nèi)就有上百種,總的說來是于樸素之中追求華麗重彩,以刺繡、挑花、蠟染為主要工藝,佩戴貴重銀飾后顯得富麗堂皇。男子畜發(fā)包頭巾,身穿無領(lǐng)、大袖、寬褲腳服裝,腰帶束身,冬天纏裹。
布依族
女性多穿短襟長褲,配有欄干花紋裝飾,也有穿裙的。喜歡蠟染,領(lǐng)、肩、飾等。男性式樣簡單,與漢族大致相同。
侗族
分南北部服飾,南部服飾接近古代,婦女穿裙束髻綁腿;北部一般穿短衣長褲。彝族:著長袍,纏包頭,顏色重青黑,有繡花裝飾。水族:婦女著長襟衣,包頭帕,系長圍腰。土家族:婦女穿左襟大褂,挽髻包頭。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貴州民俗風(fēng)情
貴州少數(shù)民族節(jié)日種類繁多,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千差萬別。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全省少數(shù)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1000多個,集會地點1000多個。
著名的:有苗族的“姊妹節(jié)”、“四月八”、“龍舟節(jié)”、“蘆笙節(jié)”;布依族的“查白歌節(jié)”;侗族的“歌酒節(jié)”;彝族的“賽馬節(jié)”、“火把節(jié)”;土家族和仡佬族的“吃新節(jié)”、水族的“端節(jié)”、“卯節(jié)”等。
貴州是一個歌舞的海洋,民族歌舞絢麗多姿。
苗族群眾有高亢激昂、熱情奔放的“飛歌”,有低回委婉、優(yōu)美抒情的“游方歌”和質(zhì)樸莊重的“古歌”、“酒歌”;有蘆笙舞、木鼓舞、踩鼓舞等。侗族“大歌”的歌聲宏亮,氣勢磅礴,曲調(diào)莊嚴,音域?qū)掗?,反映了侗族人民堅強、豪邁的性格。
黔南、黔西南的布依族舞蹈有幾十種,歌有大調(diào)、小調(diào)、大歌、小歌等,且注意押韻,有“有歌都有韻,無韻不成歌”之說。水族的銅鼓舞、斗牛舞、獅子舞、龍舞等亦頗有特色。黔東北的土家族酷愛唱歌,有哭嫁歌、伴嫁歌、酒歌、情歌、勞動歌、祝福歌等。
民族戲曲是民族風(fēng)情的精華,主要有苗族高臺戲、侗戲、布依戲、儺戲等。地戲和儺戲被譽為“古代戲劇的活化石”。以蘆笙音樂舞蹈為代表的“笙文化”,特別是無音樂伴奏的侗族大歌,在國際音樂舞蹈臺上深受贊譽。
以雷山郎德寨為代表的銅鼓文化,既是青銅文化的組成部分,又是苗族文化的主要內(nèi)容,在那里可欣賞“銅鼓坪”、“莽銅蘆笙銅鼓舞”,將苗族文化中的“魚文化”、“鼓文化”、“笙文化”等豐富多彩的文化內(nèi)涵融為一體。少數(shù)民族獨具風(fēng)格的歌舞,是中國民族文化百花園中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