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法是人們在對待一個問題的時候慣用一種方法最后演變成無形的法律,雖然在法律上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但使用其作為判定問題的依據。
風俗習慣只是一種部分民族或國家的人的習慣。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只作為判定法律問題的參考
什么是“習慣法”?
習慣法是法律淵源問題,譬如我國1950年頒布的婚姻法就有習慣法的規(guī)定:“第五條 男女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禁止結婚:?一、為直系血親,或為同胞的兄弟姊妹和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兄弟姊妹者。其他五代內的旁系血親間禁止結婚的問題,從習慣。”
在民族自治條例中,從習慣的法條十分多。
氏族習慣的一些疑問
1氏族習慣是靠什么往下流傳的,記在本子上還是靠口頭?
答:氏族是原始社會中成員出自一個共同的祖先、以相同的血緣關系結合的人類社會群體。當時還沒有文字,流傳習慣當然還是人口相傳,當然他們也還會用雕刻、繪畫來記錄一些圖騰的符號。
2 氏族習慣與習慣法的區(qū)別,我個人認為因為人們違反了氏族習慣也應該受到懲罰,那么氏族習慣也有強制性,所以它也是法律。
答:原始社會的法律觀念還沒有完全形成,更多的是約定俗成的習慣或者氏族成員會議決定。
習慣法是獨立于國家制定法之外,依據某種社會權威和社會組織,具有一定強制性的行為規(guī)范的總和;是社會發(fā)展到法律精神萌發(fā)之后形成的第一種法律。
氏族習慣應該算是習慣法的前身,它具有部分強制性,從廣義上來說氏族習慣也算是一種習慣法。
而違反了氏族習慣的人們一般的確會受到懲罰,但是社會的發(fā)展總是不斷打破陳規(guī)陋習的,所以并不是所有所有違法氏族習慣的都會受到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