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十大著名旅游景點:劍門蜀道、米倉山自然保護區(qū)、劍門關風景區(qū)、翠云廊、唐家河自然保護區(qū)、天曌山、劍門關古鎮(zhèn)、劍閣五指山、白龍湖風景名勝區(qū)、劍閣縣鶴鳴山。其中劍閣縣鶴鳴山位于川陜公路旁劍閣古城之東,山勢陡峻,風景秀麗,從山麓起有石級數(shù)千,拾級而上直達山巔。
劍門蜀道
劍門蜀道是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以劍門關為核心,北起陜西寧強,南到成都,全長450公里。劍門蜀道沿線三國文化深厚,龐統(tǒng)、蔣琬、姜維、鄧艾、馬超、鮑三娘等在此留下了精彩的故事;
劍門蜀道沿線古跡眾多,三星堆遺址、德陽文廟、昭化古城、七曲山大廟、皇澤寺、千佛崖等都是重要文物;劍門蜀道沿線美景密布,富樂山四季花似錦,翠云廊古柏三百里,明月峽“飛梁架絕嶺”。
米倉山自然保護區(qū)
米倉山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廣元市旺蒼縣境內(nèi),為中國南北自然分界線—秦嶺至大巴山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以亞熱帶與溫帶交匯地帶的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為主要保護對象。最高峰城墻巖海拔2281米,最低處寬灘河海拔僅570米,區(qū)內(nèi)陡崖、峽谷、溶洞地貌十分發(fā)育,并且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通過不斷的建設和發(fā)展,其已成為集自然保護、科學研究、科普宣傳教育、生態(tài)旅游等為一體的示范基地。
劍門關風景區(qū)
劍門關風景區(qū)由劍門關、翠云廊兩個緊鄰景區(qū)組成,總規(guī)劃面積84平方公里,核心區(qū)面積6平方公里,有觀賞景點(區(qū))300余個,主要景點有劍門關、劍閣道、七十二峰、小劍山、姜公祠、姜維墓等等,是四川大九寨環(huán)線的重要節(jié)點和蜀道三國文化精品旅游線路的支撐中心。
劍門關風景區(qū)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100個紅色經(jīng)典旅游景區(qū)之一。
翠云廊
翠云廊,又稱“皇柏”、“張飛柏”,是近萬株蒼翠的行道古柏組成的綠色長廊。位于劍閣縣境內(nèi),分布在300余里的古驛道上。
雖經(jīng)經(jīng)千古滄桑,仍然生機盎然。是世界罕見的人工植造的古老行道樹群體,被譽為世界奇觀,蜀道靈魂。
翠云廊以劍閣縣城為中心,東至閬中,西至梓潼,北至昭化。翠云廊像綠色巨龍,沿著起伏的山巒,跨越深澗溝壑,蜿蜒曲折,蟠環(huán)在劍閣古驛道上。
唐家河自然保護區(qū)
唐家河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四川省青川縣境內(nèi),東接青川東陽溝省級自然保護區(qū),西與綿陽市的平武縣毗鄰。其主要保護對象為大熊貓及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其被譽為“天然基因庫”、“生命的家園”和“綠色明珠”。
天曌山
天曌山,地處龍門山和米倉山南麓,在國家級森林公園內(nèi)。面積26平方公里,海拔1100-1700米。
原名天臺山,山頂部有一平臺,常在云霧之中,“天上的玉宇瓊臺”故名“天臺”。古時就為川、陜、甘、的道教名山。其有著悠久而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則天小時候的拜佛之地。
劍門關古鎮(zhèn)
劍門關古鎮(zhèn)隸屬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位于四川盆地北部邊緣。蜀漢時稱劍閣,隋唐時始稱劍門關,置大劍鎮(zhèn),武則天圣歷二年(699年)置劍門縣。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撤縣。清代已有劍門驛、劍義保、安仁鄉(xiāng)等建置,民國時設劍門鄉(xiāng),1985年撤鄉(xiāng)設鎮(zhèn),1992年更名劍門關鎮(zhèn)。有”蜀北屏障、兩川咽喉”、“劍門天下險”、“蜀之門戶”等美譽。
劍閣五指山
劍閣五指山又名五子山,位于四川省廣元市劍閣老縣城普安鎮(zhèn)西北25公里處。五指山山頂一線排列五峰,呈尖圓狀,像伸開的五根手指,因而又名“五指山”。
五指山為當?shù)刈罡呱椒?,晴日云霧環(huán)腰,著名的“五子晴嵐”是舊時劍州八景之一。
白龍湖風景名勝區(qū)
白龍湖風景名勝區(qū)位于川、陜、甘三省結合部,東起陜西寧強的金山寺,北接甘肅文縣余家灣,西至四川廣元青川的騎馬鄉(xiāng),南至廣元市中區(qū)三堆鎮(zhèn)的寶珠寺。
總面積420平方公里,被譽為“西南第一湖”,其中水域面積78.8平方公里,湖區(qū)20多座島嶼星羅棋布,最大陰平島,面積3.5平方公里,島上最高峰大洼山,海拔892米,3000余畝冷杉林郁郁蔥蔥。
劍閣縣鶴鳴山
劍閣縣鶴鳴山位于川陜公路旁劍閣古城之東,山勢陡峻,風景秀麗,從山麓起有石級數(shù)千,拾級而上直達山巔。
清代建筑的文峰塔矗立其頂,山脊蒼松掩映,山間翠柏蔥蘢。以初唐重建的“重陽亭”為中心,把眾多的文物古跡連成一線,歷來為“登高覽勝”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