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習俗,也是漢族在端午節(jié)最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 ≠慅堉燮鹪从幸韵滤姆N說法: 1、紀念屈原: 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其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了都城,流放到沅和湘流域。他在流放了的情況下,寫下憂國憂民的《離騷》和《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了楚國京都,屈原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祖國,于五月初五在寫下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 髡f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qū)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诤香枇_市,競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廟,將龍頭供在詞中神翁祭拜,披紅布于龍頭上,再安龍頭于船上競渡,既拜龍神,又紀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鄉(xiāng)秭歸,也有祭拜屈原的儀式流傳。祭屈原之俗在《隋書?地理志》中有記載:“其迅楫齊馳,棹歌亂響,喧振水陸,觀者如云?!碧苿⒂礤a《競渡曲》自注:“競渡始于武陵,及今舉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義。” 2、沅陵盤瓠招魂: 早在屈原之前,沅陵就有了龍舟。沅陵龍舟發(fā)源于遠古,祭祀的對象是五溪各族共同的始祖盤瓠。盤瓠曾落戶沅陵半溪石穴,生六兒六女,兒女互婚配,繁衍成苗、瑤、侗、土、畬、黎六個民族。盤瓠死后,六族人宴巫請神,為其招魂。因沅陵山多水密,巫師不知他魂落何處,就讓各族打造一只龍舟,逐溪逐河尋找呼喊,以至演變成后來的劃船招魂的祭巫活動?! ?、紀念曹娥: 浙江地區(qū),是以龍舟競渡紀念曹娥。《后漢書?列女傳》中載,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間則傳說她下江尋找父尸。浙江地區(qū)多祭祀之,《點石齋畫報?虔祀曹娥》即描繪會稽地區(qū)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兼有紀念當?shù)爻錾慕裰鞲锩仪镨囊饬x?! ?、紀念伍子胥: 《清嘉錄》中記吳地(江蘇一帶)競渡,是源于紀念伍子胥,蘇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舊習,并于水上舉行競渡以示紀念。另外還有廣西的紀念馬援、福州的紀念閻王王審知等儀式。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臺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民國建立前,平塘傳統(tǒng)的體育項目有武術(shù)、游泳等,均自發(fā)地進行,長久不衰,成為主要的體育運動形式。民國建立后,又逐步增加了田徑、球類、棋類、賽龍舟等運動項目。據(jù)史料記載,平塘最早的龍舟賽始于民國24年(1935年),當時廣西軍廖磊部駐扎平舟縣城,見平舟河河面寬闊,水流平緩,小魚船、小渡船在河面上穿梭,有時互相追逐,很熱鬧,就產(chǎn)生在平舟河上舉辦龍舟競賽的想法,經(jīng)過認真準備,士兵們和平舟群眾于端午節(jié)舉辦了一次龍舟競賽。方圓十幾里的群眾都爭相來觀看,場面十分熱鬧。自此,龍舟活動在平塘逐漸開展,時斷時續(xù)。平塘解放后,黨和政府重視群眾體育活動,又恢復在端午節(jié)進行龍舟競賽,龍舟競賽又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并豐富活動內(nèi)容,有耍水龍、跳花燈、搶鴨子等。1963年有16個隊150多名運動員參賽,1964年有27個隊300多運動員參賽,1976年7月16日,為紀念毛澤東主席暢游長江10周年,在縣城舉辦1000多運動員參加的龍舟競賽、游泳比賽、武裝泅渡表演等活動,1982年龍舟競賽有40個隊400多運動員參加。到2002年,發(fā)展到有140多個隊1500余運動員參加競賽。近幾年來,每年都要舉辦一次龍舟競賽,群眾參與十分踴躍,水平不斷提高。2003年,擺茹鎮(zhèn)甲茶村龍舟隊參加在貴陽舉辦的全省龍舟錦標賽奪得金牌。在此之前的1982年7月,平塘米寅龍舟隊曾獲過貴州省少數(shù)民族運動會龍舟比賽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