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印度教風(fēng)俗,人死后,由家屬給尸體洗澡,穿上新衣服。然后,將尸體放上柴堆,覆蓋干柴,澆上酥油。在祭司的指揮下,死者直系男親屬高舉火把,繞柴堆轉(zhuǎn)多圈后,點火將尸體焚化?;鹪岷蟮谒奶欤勒呒覍俚交鹪釄鋈∷勒吖腔?,并盛放在一個金屬罐里,后投到圣河里。伊斯蘭教徒和基督教教徒不火化,按教規(guī),實行土葬,葬禮由阿訇或牧師主持。 在印度,一個印度教徒死了,大家出于禮貌,都要向死者的家屬致哀表示哀悼,否則被旁人和家屬看不起,人死后,從哀悼的那一天開始,死者的家屬要停止做飯,不動煙火,有的地方長達(dá)十天之久。印度教一般實行火葬,這與我們中國一樣,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史書記載,我們的火葬是從印度傳過來的。我們是死者被拖入火葬場,整容化妝后,搞一個簡單的悼念儀式就被送入專門的焚燒尸體的火爐中焚燒。而在印度是有一個專門的露天焚燒實體的場所。有的地方只有一個供焚燒的火化臺,有的地方有十幾個火化臺,尸體多了就排隊,一個一個地輪流進(jìn)行。火葬時,人們要把尸體抬到焚尸場或運到河邊,用木材或牛糞焚燒,在抬死者到焚尸場或運到河邊的路上,人們嘴里不停地喊著:“拉姆,拉姆,瑟迭咳!(意思是“羅摩的名字是真理)”,即羅摩在召喚,死者要回到羅摩那里去了,也就是說,死者要升天了。一般的家庭用普通的木柴加上汽油、煤油或植物油等焚燒,而一些富有之家則用帶香味的木材或在上面澆上煤油或酥油焚燒。點火之前家屬要圍繞尸體連饒四圈,從右往左,死者的頭部朝西面,長子才能舉火點柴,從頭部開始燒起,焚尸時,除死者的妻子以外其他女性都不得在場。因為她們屬于不祥之物,有的地區(qū)是禁止所有女性不得在場。死者的頭顱不易燒透,由長子敲碎表示死者的靈魂已經(jīng)升天。在印度教徒看來,兒子的作用是很大的。焚尸場的場面,一字排開的火化臺上燃燒著熊熊烈火,人們不斷地加油,尸體在木柴與油料的作用下越燒越旺,濃重的黑煙和焦糊味撲面而來,周圍全是或站或坐死者的家屬。死者的骨灰最后被撒入神圣的恒河讓河水沖走,隨水流去,印度教徒們認(rèn)為,這樣做可以洗掉死者生前的罪過,變得圣潔,可以升天。印度人稱恒河為“圣河”,是母親河,河水可以洗滌凈化人的靈魂,感激它,尊敬它,很多人跳進(jìn)河里洗澡,有時早晚洗一次,有時一天洗幾次。到恒河里洗澡的人擁擠不堪,場面也很壯觀。人們更愿意死后在河邊焚尸體,然后再把骨灰撒到河里,好讓自己的靈魂上天。尸體火化完畢,家屬回家后先要洗澡,否則不能接觸別人和任何東西,喪事過后有的還要去廟里拜神,給些施舍,有的還請窮人吃飯,就是在印度各地做法都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