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在很久以前,野獸經(jīng)常出入瑤族村寨傷人、損壞莊稼,為了保衛(wèi)家園,寨子的民族英雄盤古率勇士上山守獵、捕殺猛獸,盤古不幸被羚羊用角頂破服部而當場死亡,那天正是農(nóng)歷的三月初三,為了記念民族英雄盤古,瑤族人民把每年的三月初三日定位記念盤古的日子,取名為“三月三”又名“干巴節(jié)”即每年的“三月三”之前,瑤族男人都提前一個星期到老林守獵、捕殺野獸、下河撈魚摸蝦,并且烤成干巴帶回家里。婦女們上山采摘小靛葉等天然染料,煮水后染成紅、黃、藍、紫四種顏色的糯米飯用于敬獻盤古,年復一年,一直傳到今天。過去“三月三”,瑤族人民放下手中的農(nóng)活集體休息一天,以祭奠盤古,即婦女們休息做針線活、男人們讀經(jīng)書、喝酒、娛樂、姑娘和小伙子們卻相約到寨子邊的荒山上、縱林里對歌、談情說愛、玩耍。
關于少數(shù)民族的婚俗
經(jīng)查閱資料,介紹是這樣的:
在部分普米族的婚姻習俗中,還留存著“不落夫家”的習俗。從新婚之夜開始,新郎新娘可同居一室,但三年內(nèi)不能發(fā)生性關系。婚后第三天,新娘便返娘家“回拜”,并長住于此,過起不落夫家的生活。隔一年后,男方要第二次去迎娶??尚履镌谄偶易〔簧蠋滋欤滞低档嘏芑啬锛?。一年后,男方再次派人接回新娘,此時,新郎新娘方開始真正的夫妻生活。新郎總是希望新娘早日受孕,而新娘卻仍要設法返回娘家。當她懷孕后,娘家便通知男方舉行坐家儀式,從此新娘才定居男家。按照舊的習俗,姑娘婚后起碼要三回三轉(zhuǎn),甚至七回八轉(zhuǎn)。男家每迎娶一次,她就逃回一次。民間認為,如果一迎二娶后就坐夫家,那是一件不光彩的事。這種婚俗,當?shù)厝朔Q之為“三回九轉(zhuǎn)婚”。在這種傳統(tǒng)習俗的影響下,即使女方愿意坐夫家,通常也要按四次迎娶的老規(guī)矩辦,否則,就會遭眾人恥笑。在翻譯方面,這一成語取一次又一次之意,三回九轉(zhuǎn)譯成 :time and time again
如果你是搞學術研究的建議到圖書館去查閱資料,社會價值方面:
婚姻習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民族文化價值觀和文化心理的反映,是一個民族久遠歷史中的文化積淀. 普米族婚俗,有著極其深厚的本民族思想內(nèi)涵和地域性文化特色,是普米族文化得以代代傳承的得要手段和載體。在婚俗中,普米族三回九轉(zhuǎn)方式,最具民族風味。沒有民族性,發(fā)展旅游文化就失去支撐點,民族地區(qū)應予以開發(fā)包裝形成特色鮮明的旅游產(chǎn)品.
介紹一個少數(shù)民族。要有風俗習慣。100字左右
土家族絕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永順、龍山、保靖、古丈以及湖北省來鳳、利川、鶴峰、咸豐、宜恩一帶及四川省。自稱“畢茲卡”(意為本地人)。
土家族有自已的語言,大多數(shù)人通漢語,目前只有幾個聚居區(qū)還保留著土家語。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椑C藝術是土家族婦女的傳統(tǒng)工藝。土家族的傳統(tǒng)工藝還有雕刻、繪畫、剪紙、蠟染等。土家織錦又稱“西蘭卡普”,是中國三大名錦之一。
土家族愛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擺手歌、勞動歌、盤歌等。傳統(tǒng)舞蹈有“擺手舞”、“八寶銅鈴舞”及歌舞“茅古斯”。樂器有嗩吶、木葉、“咚咚喹”、“打家伙”等。